English

让科技走向田间地头

1998-02-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实习生 徐霆 我有话说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七日,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园内举行了“千名农大学子科技传播活动”启动仪式,该校坚持多年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随之展开一个新的篇章。

作为中国农业部下属的重点农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一直以“爱农、扶农”为宗旨。多年来,该校师生在这一宗旨指引下,通过多种形式不懈地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为我国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农村信箱”活动,更是受到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关注。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但是地处偏僻地区的农民却难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同时,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专家和研究者们的帮助。信息的闭塞成为阻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农大学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农村信箱”活动的。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如今,“农村信箱”已渐渐成为使科技走向田间地头的一座桥梁。

“信箱”刚刚开设的时候,学生们缺乏经验和资料,为了给信任他们的农民兄弟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们经常求助于专家、老师。于是,通过他们传递的信件为处于困境中的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农村发展研究会的同学们努力攻读专业知识,广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经验,寻找着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春华秋实。这些自豪地称自己为“农研人”的年轻大学生凭着“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决心,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知识终于使“农村信箱”真正成为农民的好朋友、好参谋。一九九六年,河北肃宁县农民孙益欣专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反映当地情况,为了使他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同学们带着孙大爷来到了中央电视台《金土地》节目组。在节目组的帮助下,孙大爷终于可以向全国各地的农民兄弟说说有关自己家乡的心里话了。山东沾化的农民王玉森在研究会的帮助下,与农业部和团中央等有关单位取得了联系,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还在团中央的帮助下,在家乡建起了“科技书库”。一九九七年,他又在农村发展研究会的帮助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接受专业教育,参加蔬菜园艺方面的学习。像他们这样得到“农村信箱”帮助的普通农民还有很多。据粗略统计,至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农村信箱”已收到全国二十七个省、自治区农民兄弟的来信两千三百多封,接待来访农民数十位,建立了三个实践基地,使上百名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九九七年四月,为了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研究会开始实施“播种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为农民服务。他们从来信的近一千三百位农民朋友中,选出五十名有志青年农民,为他们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建议和服务。江苏沭阳农民叶圣得是“播种计划”的扶持对象之一,他在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后,由于生活所迫,没能继续上学。“农村信箱”的会员余萍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将自己全部的高中课本寄给他,还为他买了有关食用菌种植方面的技术资料,勉励他要自强不息,希望他既能自学高中知识,又能把生产搞上去。如今,他已经收获了一茬又一茬的蘑菇,并来信说,当地政府要推广他的经验,他也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做点贡献。在贫困地区培养致富带头人,将富裕的种子撒播到地头田间,这正是“播种计划”的初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